close

偽娘 50正妹 咖哩 小S 結婚 

喪葬與宗教
不同宗教的殯葬儀式差異
(現世宗教大亂-往生者家屬易於盲目--個人認為-還是要以往生者生時所信仰的宗教來做喪葬儀式-並不是以家屬個人認知來施行-)
【一】天主教  依中華民國殯葬教育協會理事溫芳生長老提供的資料顯示,天主教稱每年十一月為煉靈月,提醒世人不要忘記故去的人,在世之人也要煉淨純潔的靈魂,在教堂或公墓進行亡者的追思彌撒,對不認識或認識的人、無人祭祀的亡者,都乞求天主憐愛廣被恩澤,天主教雖然沒有「普渡」這個的名詞,但意義與佛教、民間道教的普渡是一樣的。
  佛教的普渡觀念源於對長輩的孝道,天主教的普渡觀念則源於天主的博愛,並兼具中國慎終追遠的含意以及教化醒世的深意。天主教的生死觀,是把生與死看待為一種喜悅,認為人生一輩子完成了使命,死亡後才是真正永生生命的開始。天主教相信人死後會接受上帝的審判,有人上天堂,有人下地獄,此種煉獄的觀念,是讓願意悔過而自認為不配升上天堂的亡者,煉淨靈魂純潔的地方。
  唱聖歌、獻祭、領聖體、灑聖水,邀請與會者與故去的人悔改,這就是天主教式的普渡,即「亡者追思彌撒」。天主教的禮儀以彌撒為中心,即按規定的儀式依據<新約福音書>中所載基督的命令和行動,象徵性地重演基督在十字架受死,而以己身為祭品獻給天主。因而在天主教看來,彌撒禮儀含有「獻祭」與「犧牲」的意義。
  
按照規定程序,彌撒基本上、分為預祭、正祭和末祭三個階段,其中正祭是彌撒祭禮的主要部分。在正祭時,首先由主禮者取出無酵麵餅和葡萄酒,並在酒肉滴上幾滴水,象徵耶穌在十字架上被刺穿胸膛而流出的血水;隨即唸「序文經」,至「聖、聖、聖」一句時,由輔祭者打鈴,提醒教徒已彌撒的核心階段,在準備迎接即將降臨祭抬的耶穌。這時主禮者代表耶穌,拿起麵餅,口誦:「這是我的體」,在舉起酒杯,口誦:「這杯裡是我的血。」接著,主禮者唸「天主經」並先吃麵餅和飲葡萄酒,然後為自願領「聖體」而跪到祭抬前面的教徒辦「聖體聖事」。天主教徒相信,經祝聖的酒和餅,其形與質均以神秘地變化為基督的血和肉。
  流傳於中國天主教的彌撒,雖然一直保持著傳統拉丁禮儀,但也發展出本國特有的文化,即為已故父母和其他亡靈舉行的彌撒較多,這種彌撒在本國北方稱為「大黑彌撒」,在南方稱為「追思彌撒」。教徒認為通過這種儀式可以使亡故父母的靈魂早日升天。這種觀念與本國佛教、道教中,追見亡靈的儀式特別發達有關。【二】基督教
  基督教信仰比東方宗教信仰不忌諱死亡,因為他們相信凡事都有上帝美好的旨意安排,也確信他們日後可以和親人在上帝的處所相見,且永遠同在。
因此基督徒家庭的殯葬禮儀不同於一般民俗家庭的大傷腦筋,由於每一位基督徒大都有固定的教會聚會,而且每間教會都有牧師或專職的長老、弟兄可以協助,他們在會友蒙主恩召後都會幫忙安排後續事宜,並協助家屬處理,基督徒在親友彌留期或過世時都會先告知教會裡的牧師,因此基督徒親人的安息就比非基督徒的過世,帶給家庭的負擔相對的少了許多。
  依中華民國殯葬教育學會理事基督教溫芳生長老提供的資料顯示,基督徒安息後,不用有引魂的儀式,因為他們相信基督徒死後靈魂回歸到他本來住的地方「天家」,所以家裡不用設置靈堂,如有設置則純為讓親友有個追思的地方而已。一般來說,除特殊情況外,基督徒安息後都會先將遺體移至殯儀館安置好,家屬再與牧師及禮儀公司三方面來商討治喪期間及整個安息禮拜的方式與過程。
  基督教殯葬禮儀的入殮、告別(安息)禮拜整個過程約需一小時三十分鐘左右,牧師通常會與家屬商量整個禮拜過程進行的方式。
  
告別(安息)禮拜內容有敬拜、感恩、追思、安慰、佈道等項。在安排日期方面,十至十四天左右以內為最佳,通常在安息後七天左右舉行家庭追思禮拜,不需要擇日,只選擇大家比較方便來參加的日子即可,因為基督徒相信每天都是上帝所賜的好日子。在禮堂佈置與用品方面,以實際需要、實用為原則,節省不鋪張,不用祭品,不排罐頭山,不掛輓聯,以素雅白色花材為主。週年追思禮拜,則用教會式或家庭式,內容包括追思、安慰、讚美主。
  墓園方面,多數都安葬於純基督徒墓園,每年省墓方便,而且因信仰相同,也就不需要看風水選方位、不上香、不燒紙錢、免祭品,全部都以鮮花來追思,整個儀式比較整潔、美觀、莊嚴。
  若採土葬,則儀式分為:入殮、告別(安息)禮拜、安葬三階段。告別(安息)禮拜可以在喪宅辦理或移教會辦理均可。若是逝於醫院,則在太平間入殮,再移教堂告別(安息)禮拜、安葬。火葬則多一道「火化」過程,儀式分為:入殮、告別(安息)禮拜、火化、安葬四階段。也可以先火化再到教會告別(安息)禮拜。 【三】佛教  佛教稱死亡為往生,表示原來生命型態的幻滅,另一個生命型態的開始。佛教相信人死後有六道輪迴,投胎後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動物、昆蟲……等,有可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可能到十八層地獄。同時也認為在亡者斷氣後意識脫離軀體,到轉世投胎前稱為中陰身,此時善惡未判,時間為七日到四十九日,若在四十九天尚未投胎則會淪入鬼道,因此必須「作七」,以助亡者之靈轉生或往生淨土。
  由於佛教所追尋的是另一種更高層次的境界,因此稱死亡為「解脫」、「空」,認為死亡是隨業而去,或隨念而去,或隨習氣而去,或未了脫生死仍在三界之內。因此佛教徒基本上對死後的世界充滿光明面,對死亡較不恐懼悲哀。
  佛教徒往生時家屬不會圍著拉扯啼哭,他們要替死者誦經念佛,稱為助念,憑藉蓮友念佛之力,來幫助臨終者提起正念,氣氛是溫馨寧靜的。通常八到二十四小時,才可進行入殮儀式。家屬為死者沐浴更衣並為亡者蓋上「往生被」後將遺體移到大廳,頭朝內、腳朝外。
  佛教不燒紙錢。在喪葬期間不可鋪張浪費,不可殺生,靈堂的供香與香燭最好不斷,只以鮮花蔬果、素食祭祀死者。燒香時以平常心稱呼亡者,請他與大家一起念佛,等佛菩薩接引才可跟隨而去。家屬的喪服為長袖黑色衣鞋,並以素色佛珠做為「帶孝」,喪禮主持法師或居士帶領大家為死者誦經。
  死者家屬在四十九日內,吃素念佛、淨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及不食五辛),並持續為亡者誦經、念佛、印經、布施、供養等佛事,替死者做功德,使死者能離苦得樂,往生佛國淨土。
  佛教喪葬儀軌包括助念儀軌、入殮儀軌、火葬儀軌、告別式儀軌、引魂儀軌、安靈儀軌,都是採用法師念經方式,可謂簡單隆重而不吵雜。  佛教的喪葬一般採用火葬和土葬,不過現今台灣的佛教較宣導以火葬將骨灰存放在寺院靈骨塔中,讓往生者可以聽寺院誦佛法。佛教喪葬禮儀內容及程序 一、助念:*時間:八小時*人員:應分成數班,每班兩人以上,輪班助念(最好招呼亡生者同唸)。*法器:木魚、引磬(僅木魚亦可)法器聲要平和,忌諱尖銳或大聲。注意事項: 助念聲音須高低適宜,快慢適中。 稱念亡者常念之佛號,若無則以四字佛號為宜,使亡者容易跟隨稱念,並勸導亡者,我們為你求佛念佛加持,請你放下一切,跟我們一起念佛。 眷屬千萬不可對亡者說情愛話、或臨床揮淚,擾亂亡者正念。 程序:助念八小時。念佛號就可以(南無阿彌陀佛或南無觀世音菩薩) 唱香讚(蓮池海會讚)。 佛說阿彌陀經。 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 念佛。(南無阿彌陀佛或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皈依﹕就是皈依佛,2.皈依法,3.皈依師,最後回向。入殮:*時間:亡者死後十二至二十四小時入殮可。*人員:法師3至5人。* 程序:1. 蓮池讚(時間短可省略)。2. 佛說阿彌陀經(時間短可改心經)。3. 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4. 念佛(直至亡者入棺內,棺蓋封好,才收佛號)。5. 回向。三、告別式:四、 起靈:五、火化程序:六、晉塔安骨灰程序: 七、土葬程序: 八、安位程序: 九、對年: * 時間:祭日前一天。* 佛事:誦超荐之經典即可 十、合爐:【四】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喪葬方式通常以土葬,而不使用火葬。因為回教徒(穆士林)認為火是一種刑罰,人在世的時候就不願意被火燒,何況是死者,只有造物主才可以用火去懲罰。
  
伊斯蘭教有所謂的【歸真】,就是將生命歸回真主阿拉。在教徒往生後,家屬會將死者身上的東西全都取下,將遺體頭朝北、腳朝南、臉朝西擺好,以白布覆蓋全身親友要為死者念祈禱文:「吾人屬於真主,最後也回歸於真主那裡。」並為死者反覆的祈禱。即送到清真寺,之後葬禮事宜就交由清真寺來處理。由教長帶領親人為死者洗禮,屍體必須用溫水洗淨,將全身從頭到腳,用水清洗三次才行,之後才送往墓地。
  回教徒的墓穴也是為南北方向,頭部朝北,腳部朝南,面則朝向天房即西方,所有回教徒的墓都是同一方向。
  伊斯蘭教的喪禮是以最迅速、節約、衛生為原則,力求亡者入土為安,生者的精神負擔減輕,而且施行「財施」,即將遺產三分之一用以濟貧,有餘先還欠賬,周濟慈善事業,贈與則不可贈與有繼承權的親屬;剩餘的三分之二依法分配給親屬。(註十九)可以說是薄殮、速葬、救濟的好風俗。
【五】道教  道教是我國傳統宗教,所以道教儀式在台灣各地對於民俗的影響極大,尤其是喪葬儀式方面的影響遠超過其他宗教信仰。
  道教崇拜的拜神、拜祖、拜天公三者都是道教的特色,是其他宗教所未有的。而且道教是黃老之學,亦即諸子百家所好而成的宗教,與中華文化共存,產生民俗禮儀與宗教禮儀相混而不可分離的思想,這也是其他宗教所未有的現象。
  
道教思想中認為道是宇宙本體,而人是由精氣神所組成,而人又有魂魄的存在,魂屬陽性、魄屬陰命。又認為人有三魂七魄,生前魂魄集於一生,死後各自離散。所謂三魂七魄,三魂是指胎光、爽靈、幽精。相傳胎光能使人延壽,爽靈則害人多災,而幽精使人喪命。七魄是指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與臭肺。三魂與七魄在人體內和諧並存時,則人身體健康。反之,魂魄離散無法聚合時,久之人必喪命。道家仙法強調養生成仙,透過消極的遵經守戒與積極的神形修煉來累積功德,以超越有形的肉體限制為目標,來完成羽化成仙的最終境界。
  關於人死後世界的想法,道教有別於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認為所謂天界指諸仙修煉得到昇天之處,一般販夫走卒死後多半魂魄盡散,成為漂浮無依的孤魂而沉淪冥界,必須藉由道教齋法,仰仗仙聖的力量才能昇轉天界。
  道教的行儀以三跪九叩為最敬禮;香以三柱代表天地人;在道教葬儀中大致分為四類,一為臨終處理,即沐浴、更衣、遮神、拼廳、舉哀、門制、置腳尾物、燒腳尾錢、持念往生咒;二為入殮,應置靈堂及供品;三為拜飯;四為作忌,亦即頭七至七七,以及百日、對年、三年。
  上述儀式中道士均扮演中介者的角色,藉著齋法的執行,乞求道家諸仙拔度亡靈,亡靈透過一系列的沐浴、解結、水火煉度、過橋等儀式過程使亡靈能夠在歷經生命的善惡與世俗的沉淪後,透過聽經聞法來懺悔解罪,消除累世種種罪業,回到生命的初始狀態已進入仙界。
  一般人認為市面上路邊所看到的吹吹打打喪儀就是道教喪儀,其實是不對的,道教禮儀因門派的不同的確非常繁複,但是一般所見者為「民間習俗」喪儀,是葬儀社各自搞出來的,並非道教喪儀。 道教喪葬禮儀 一、 臨終處理 沐浴、更衣:對往生者之尊重。 遮神:喪喜有別,(喪家如有供奉神桌就得用布或米篩、紅紙遮神以便對神不敬俗稱見剌) 拼廳:落葉歸根。 舉哀:為孝道教育之表現。 門制:對外告白,並表明逝者之身分,如忌中、年歲高者得寫上(嚴制)。 置腳尾物,燒腳尾紙:以便亡者通往靈界路中用之過路費。 置腳尾物,腳尾飯﹕供亡者往靈界路中之飯。 道教認為人死後,魂昇于天,魄歸體中五臟,人之生稟以精氣神,氣散則亡;為使死者早脫迂腐之苦,借以火光之氣,使魄喪傾。故曰:「突破真靈」 亦為事親孝道之表現。 持念往生咒,以仗道力而超拔早日往生。 二、 入殮 入殮:亦稱「入木」,應置靈堂及供品。 靈堂:道教儀上之特色 (1)靈旛 (2)魂帛(神主) (3)感神旛 (4)魂身 (5)金童玉女 (6)安奉七星元辰燈 早晚拜飯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隆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